华新社健康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医药动态 > 正文

医药动态

二氧化碳中毒?二氧化碳中毒表现

Zbk76552025-04-14医药动态4

在密闭空间内人可能先二氧化碳中毒死亡而非缺氧

如果把人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内,很多人会想到随着呼吸作用,氧气会逐渐的消失,导致人缺氧死亡,然而实际情况要比缺氧更糟糕。

如果真的有这种情况发生,此人死亡的因素肯定必须同时考虑缺氧和二氧化碳中毒,但如果非要强行分出哪个因素更重要,那么二氧化碳中毒可能会更重要一些。

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连0.1%都不到,但是一旦二氧化碳的含量飙升,对人的危害性也会加强。

一般情况下,1%含量的二氧化碳对人是安全的,没有不良影响,如果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3%就开始产生不良影响,如心脏跳动加速、血压升高、听力下降、大脑中枢轻微麻痹等,如果达到5%会造成呼吸急促,产生如眩晕、幻觉、头痛等症状,如果含量达到8%,会造成视力模糊、昏迷、流汗、肌肉震颤等,足以致人死地。

而空气中,氧气的含量是21%,当氧气浓度降到6%时,在几分钟内就会导致心脏暂停。

从人在极限条件下的生存时间来看,二氧化碳浓度达到致命时间的速度比氧气浓度下降来得更快。因此,也可以说二氧化碳中毒是造成死亡的主因,氧气浓度下降则是次要因素。必须强调的是,哪怕空气中有21%的氧气浓度,只要二氧化碳浓度达到8%,就足以致人死地!

当然,如果是在一个较大的空间内,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重,因此它将在平静的空气中往地面沉降。这意味着,被困的人可能有机会巧妙的逃避二氧化碳中毒的影响,只要这个密闭的房间中没有电风扇在搅动空气,而他自己又不作死。如果房间有个高出地面一定高度的平台,那么我们的结论就会发生改变,此时他只要躺在上面,就更有机会死于缺氧而不是死于二氧化碳中毒了。

二氧化碳中毒表现

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3%时,人体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、脉搏加快、听力下降和体力劳动耐受力下降等症状。若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至5%,且吸入时间为30分钟,人的呼吸中枢将受到刺激,在进行轻微劳动后可能会感到头痛和呼吸困难。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7%至10%时,数分钟内即可导致意识丧失,更高浓度则可能引发窒息死亡。

长期接触1%至1.5%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,有些人可能会报告血钙和尿磷水平下降,但通常不会感到任何不适。

临床表现包括:

1.轻症中毒者可能会有头晕、头痛、乏力、嗜睡、耳鸣、心悸、胸闷、视力模糊等症状。他们的呼吸可能先兴奋后抑制,还可能出现瞳孔缩小、脉搏减慢、血压升高等情况,严重时可导致意识模糊。及时撤离现场后,症状通常可以较快恢复。

2.重症中毒者在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后可能迅速倒地并陷入昏迷。若未能及时救出,可能会导致死亡。被救出后,患者可能仍处于昏迷状态,伴有大小便失禁、反射消失、呕吐等症状,甚至可能出现休克和呼吸停止。经过抢救治疗,轻症患者可能在数小时内清醒,但头晕、头痛、乏力等症状可能持续数日。重症患者可能持续昏迷,并出现高热、抽搐、呼吸困难、衰竭或休克等危险症状。

急救处理措施包括:

1.迅速将中毒者从现场救出,救援人员应佩戴供氧防毒面罩。在没有这种设备的情况下,至少应在压缩空气的保护下快速救援,以确保安全。

2.救出后,如发现呼吸或心脏骤停,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;对于不需要复苏的病例,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氧疗;严重中毒病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可以选择高压氧治疗。

3.定期重复使用呼吸兴奋剂(如尼可刹米、洛贝林、二甲弗林),必要时每半小时重复使用一次。也可使用纳洛酮0.08mg,每2小时静脉注射一次,以对抗呼吸抑制和衰竭,并促进二氧化碳从体内排出。

4.根据中毒性脑病的治疗原则,进行抗脑水肿、抗惊厥等治疗。对于高热病例,可采用冬眠疗法和物理降温方法,解热药物效果较差。同时,注意防治继发感染和电解质紊乱、酸碱平衡失调,并提供支持治疗。